石经院适应社会能力自评报告
dafa888唯一登录网站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2020)
2020年9月
目 录
一、学院基本状况 .............................................................................. 1
二、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分项目分析与评价 ...................................................... 3
(一)办学基础能力 .......................................................................... 3
1.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 3
2.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 3
3.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 4
4.信息化教学条件 ....................................................................... 4
5.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 位数 .............................................................. 5
(二)“双师”队伍建设 ..................................................................... 5
6.生师比 ............................................................................... 6
7.“双师型”教师比例 ................................................................... 6
(三)专业人才培养 ......................................................................... 7
8.课程开设结构 ......................................................................... 7
9.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 ........................................................... 8
10.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 例 ............................................................... 8
11.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 ............................................................ 9
12.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10
13.招生计划完成质量 .....................................................................10
(四)学生发展 ........................................................................... 11
14.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 11
15.直接就业率 ........................................................................ 11
16.毕业生就业去向 .................................................................... 12
(五)社会服务能力 ........................................................................ 13
17.专业点学生分布 ................................................................... 13
18.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 ................................................................ 15
19.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 .................................................................. 15
20.技术服务到款额 ...................................................................... 15
三、挑战和对策 ............................................................................... 15
(一)专任教师队伍调构提质,加大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 15
(二)加强校企合作融合的深度广度,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 制 .................................. 18
为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河北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収展需求,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开展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20】25号)的要求,我院认真开展了网上自评,并顺利完成了数据信息填报工作。现依据《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国教督办[2016]3号),围绕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基础能力、“双师”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等五个方面,结合我院的实际办学情况做出自我评估。
一、学院基本状况
dafa888唯一登录网站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普通高等院校,旨在为现代社会培养经济管理领域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独立颁发国家普通高等学历文凭。经过数十年发展,学校已发展成占地面积2000多亩,在校生上万人,拥有三个校区的综合性高校。
dafa888唯一登录网站现有中职校区、高职校区、滹沱河本科校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平山弘润庄园农业实训基地。中职校区位于石家庄市桥西区三简路,占地面积100亩,以中职教育为主,含五年一贯制。高职校区位于石家庄正定县常山西路47号,占地面积200亩,学生容量8000人。滹沱河本科校区位于石家庄市灵寿县三圣院乡,占地1000亩,为学院本科校区,目前已完成征地,正在建设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平山县,占地1000亩,已完成征地,正在建设中。平山弘润庄园农业实训基地位于平山县岗南镇,占地10800亩,是农业生产示范、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庄园和农业实训基地,已建设完毕。
学校学科齐全、结构合理,设有护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影视航空学院、中职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五所二级学院,拥有经济管理系、护理系、信息工程系、会计系、汽车机电系、交通管理系、艺术系七个系,现开设46个专业。其中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5个,特色专业9个,校级精品课程32门,校级教学团队15个;自2011年以来成功申报多个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2011年以来在河北省护理教学质量考核中多次获得省卫生厅、省教育厅联合授予的“临床护理技能考核优秀学校”称号。学院2011年被共青团石家庄市委评为“石家庄市红旗团委”称号;2016年被石家庄市团市委评为“石家庄市先进团委”称号;2017年荣获“第七届河北省教育系统志愿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9年被石家庄市团市委评为“石家庄市先进团委”称号。
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专科在校生11862人,中职在校生3000多人。现有教职工1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489人,其中正高21人、副高127人。
学校办学实力雄厚,建有专业实验室158个,配备教学用计算机1020台,语音听力设备960座,多媒体教室28个,2240多座位。图书馆目前有图书69.93万册,其中当年新增12.43万册,电子图书50万册,报刊杂志200多种。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院采用“技能培训+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认证+劳务输出”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我院学生在毕业时具有更强的就业能力。我院学生在毕业当年可参加专接本考试,升入重点院校本科深造,也可进入与我院有合作关系的国外大学直接攻读硕士学位。
学校注重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施“一个专业、一个公司、多个基地”办学理念,先后与北京、郑州、太原等多家用人单位签订实训实习协议,与教育集团、餐饮旅游集团等省内外百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以工作岗位为导向、以实践应用能力为本位的改革工程、以顶岗实习为基础的毕业综合实践模式已走在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韩国多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设有中韩国际交流学院。每年有国外专家学者来我校任教、合作科研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学校将以“专家治学,诚信河北,专业教育,科普中国”为己任,为河北乃至全国培养更多的复合型涉外人才。
dafa888唯一登录网站秉持“立本笃志 勤业广学”的校训,本着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学会生存,为社会培养和谐人才的办学理念,殚精竭虑,继往开来,大胆创新,不断探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开创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二、学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分项目分析与评价
(一)办学基础能力
1.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学校积极筹措办学经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入产出效益。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有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学杂费等。
表1 办学经费收费情况
年度 项目(万元) |
2017 |
2018 |
2019 |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
977.80 |
1164.20 |
1295.31 |
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 |
0.00 |
0.00 |
0.00 |
事业收入 |
6308.77 |
9814.61 |
8657.50 |
其中:学杂费收入 |
5776.52 |
6231.05 |
7922.13 |
其他收入 |
533.25 |
583.56 |
735.37 |
分析与评价: 学校办学经费收入逐年提高。但学校办学经费来源还较为单一,自身“造血”功能尚需加强。
2.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学院重视实验 、实训条件建设, 实训基地仪器装备进一步完善。
表2教学仪器设备值统计表
项目
年度 |
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万元) |
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万元) |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万元/生) |
2017 |
5003.34 |
90 |
0.66 |
2018 |
5503.94 |
93 |
0.63 |
2019 |
6054.34 |
100 |
0.68 |
分析与评价: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大大超出高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要求,并保持逐年增长,仪器设备持续更新,实训条件满足需要。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也逐年增加。
3.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学校占地面积79.4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103920平方米,生均17.43平方米。
分析与评价:达到高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要求,设施完备、功能较为齐全,满足办学需求。
4.信息化教学条件
学院高度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致力打造“智慧校园”,不断优化网络教学及办公环境,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统一信息标准,优化配置各类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不断提高学院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业务的信息化水平。目前接入互联网出口带宽100Mbps,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达到 1000Mbps,教学用终端(计算机)1800台,网络信息点数595个,数字资源总量697.4GB。有43门课程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建有网络教学资源,部分专业应用虚拟实训软件教学。校园实现无线网络部分覆盖。实现了校园一卡通与校内就餐、图书借阅、校内购物等系统的对接应用,校园一卡通使用范围覆盖率为100%。构建了校园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学校行政办公、教务教学、招生就业、学生管理、顶岗实习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网络课程及教学系统、教学资源库系统、数据管理系统、校园门户系统、网络及信息安全系统等全方位信息化管理。
分析与评价:校园信息化教学条件日臻完善,百名学生拥有教学用终端(计算机)数更是超出高校监测办学条件要求,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数字资源总量、网络课程总量偏少;可实现课堂辅助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等功能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较为滞后,急需迎头赶上。
5.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学院注重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施“一个专业、一个公司、多个基地”的办学理念,积极加大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截止2019年9月1日,学院与企业签订了实习实训合作协议的校外基地数为89个,校内实践基地数36个;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3742个,生均0.46个。2019学年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时总量为691336人时。
分析与评价:2019年,学院校内实践教学基地36个,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3742个,生均0.46个。理论上,每4个学生共用一个工位,学校的生均校内实践工位数较低,今后要在实践教学设施投入上加大力度。
(二)“双师”队伍建设
学院将“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重点,努力建设好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两支队伍,使其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各专业专兼结合、“双师”结构良好的教学队伍。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术职务和职业资格培训。学院还充分发挥企业办学及校企产学合作的优势,把中青年教师有计划地分期分批派往相应的合作企业进行挂职实践,将其培养成为“双师”素质教师。同时引进企业的优秀的技术人员参与到学院的教学中,承担专业课的授课,将实践经验及实操技术搬入课堂,提高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减少学生们到岗适应的时间。
6.生师比
截止2019年9月1日,学校有教职工751人,专任教师579人,其中专业教师数407人,双师型教师数183人。生师比17.75:1。
分析与评价:生师比虽然符合国家指标要求,但存在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较低的问题。因此学院建立了院内的职称评聘制度,对教师的教学、科研、实践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综合考核,评定院级讲师、副教授等级别,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7.“双师型”教师比例
拥有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适应学校当前和长进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学院以更新理念为先导,以制度政策为保障,以下企业实践为抓手,不断完善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下企业”等举措促进教师和校企专业技术人员对接交流,提升教师综合实力。目前,学院“双师型”教师18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1.6%,专业教师数的45%。
分析与评价:近几年,随着老教师不断离退和新入职教师的增加,学院“双师型”教师占比稍微偏低。学院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用制度约束人、 用标准规范人、用政策激励人、用理念引导人、用机制成就人的制度政策机制,鼓励和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业务进修、企业锻炼等工作和培训。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和深化校企深度合作,使教师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一支师德师风优良、业务素质较好、教学能力强、结构比例合理的双师教师队伍。
(三)专业人才培养
几年来,学院不断深入教学建设和改革,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改革成效显著,教学中心地位不断巩固,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完善,职业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8.课程开设结构
学院在为充分调动学院各位教师的积极性,深入开展各个专业的社会调研工作,组织部分的专职教师参与企业的实践,每年人均实践时间为20天,对专业的需求、发展状况和专业能力进行分析,进一步完善专业的课程体系,使其更加契合未来的职业岗位要求。同时学院修订了2019级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使其更符合工学结合的要求。平衡发展各专业课程建设,缩小部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职业岗位的差距。
课程结构体系建设与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学院课程体系由基础素质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三大类别构成,分为理论课、理论+实践课和实践课三种性质,2018-2019学年学院46个专业所开设课程774门,总学时为92577学时,其中A类课程448门,总学时为38683学时,B类课程238门,总学时为23587学时,C类课程117门,总学时为8333总学时。从课程类型上来看,B类课程和C类课程的总学时比例达到35%,即带有实训内容的课程比例占到全部课程的近四成。专业课程开设情况见下图:
分析与评价:B类课程和C类课程所占比例偏低,应逐步加大,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
9.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
学校坚持校企合作育人,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89个。2019学年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时总量为91336人时,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为2.5时。
分析与评价:2019学年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为2.5时,学院可管控和保障的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的学时数偏少,基本满足学生到企业等 用人单位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生产实习、认识实习等校外实践教学需要。究其原因,主要一是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数量总体偏少;二是签订有校企合作协议的该类企业因企业行业特性,可接纳毕业生实习实训的数量有限。因此,学校应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搭建起校企合作办学平台,实施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系统性示范项目合作建设工程,形成互惠共赢、多元合作、协调可持续的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全面满足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一年顶岗实习、生产实习、认识实习等校外实践教学需要。
10.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
表3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统计表
企业订单学生总数 |
学生总数 |
企业订单学生比例 |
1250 |
9242 |
13.5% |
分析与评价: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偏低,说明学校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急需向深入推进。
11.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
学校积极建设和完善兼职教师队伍,聘任了一批企业培训师、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重兼职教师通过承担专业课程主要是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标准的制订和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和课件的开发等,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使专业人才培养更符合企业岗位工作的需要。
2017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总额26.5万元;2018学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总额32.6万元;2019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总额55.8万元。
分析与评价:2017年、2018年、2019年支付给企业兼职教师课酬总额逐年增加,充分说明了学校十分重视和发挥兼职教师在学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中的作用,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师队伍。
12.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
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2017年,70万,2018年90万,2019年100万。
分析与评价:2017年、2018年、2019年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逐年增加,充分说明学校十分重视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13.招生计划完成质量
表4 统招招生完成质量统计分析
年度 |
2017 |
2018 |
2019 |
计划招生总数 |
3060 |
3160 |
4100 |
实际招生数 |
2322 |
2779 |
4315 |
其中:报考数 |
2042 |
2487 |
3700 |
统招招生报考率 |
87.94% |
89.49% |
85.75% |
统招招生完成率 |
75.88% |
87.94% |
105.24% |
表5自主招生完成质量统计分析
年度 |
2017 |
2018 |
2019 |
计划招生总数 |
1193 |
1757 |
2640 |
实际招生总数 |
1101 |
1757 |
2640 |
自主招生报考总数 |
1193 |
1757 |
2640 |
自主招生报考率 |
100% |
100% |
100% |
自主招生完成率 |
92.29% |
100% |
100% |
分析与评价:在招生形式日渐严峻的前提下,自主招生报考率和录取率仍能保持高位水平,说明学校在招生中实施的策略是有效的。学校新生 录取分数线一直位居全区地方高职院校前列,自主招生作为我校专业生源平衡调剂的情况下,计划完成情况良好,稳步增长。总之,学校招生情况良好,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平行志愿高录取率,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认可度较高。
(四)学生发展
14.毕业生职业资格证获取率
表6毕业生职业资格证获取统计表
学年 项目 |
2017 |
2018 |
2019 |
毕业生数 |
1641 |
2024 |
3149 |
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总数 |
1067 |
1358 |
2259 |
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
65.02% |
67.09% |
71.74% |
图6 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趋势图
分析与评价:毕业生职业资格证获取率逐年上涨,但仍需要调整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将职业资格证考试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加强职业资格证考试辅导。
15.直接就业率
表7毕业生直接就业统计表
学年 项目 |
2017 |
2018 |
2019 |
毕业生数 |
1641 |
2024 |
3149 |
直接就业数 |
1591 |
1863 |
2994 |
直接就业率 |
96.95% |
92.05% |
95.08% |
图7 直接就业率趋势图
分析与评价:毕业生升学和就业情况稳中有升,稳步增长,近三年毕业生当地就业数和中小微及基层就业数保持稳中有增,能够从侧面反映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已获得社会认可,且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采取的策略是有效的。
16.毕业生就业去向
表8 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分析
学年 项目 |
2017 |
2018 |
2019 |
毕业生直接就业数 |
1591 |
1863 |
2994 |
自主创业数 |
4 |
8 |
15 |
当地就业数 |
699 |
1209 |
1402 |
中小微及基层就业数 |
1102 |
1579 |
1603 |
500强企业就业数 |
0 |
0 |
0 |
图8 毕业生就业去向比例图
分析与评价:毕业生就业去向以当地和中小微企业为主,500强企业就业数0。因此,学校今后在就业工作中需要大力加强提升毕业生就业层次。行业分布主要在第三产业,其中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地产、金融、建筑业等为主,为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河北人力资源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社会服务能力
17.专业点学生分布
2019年,学校设置的专业总数有50个,其中,护理专业在校生总人数1692,占我校现有在校生总数9242的18.30%,城轨交通大类专业在校生总数1081,占比11.69%,财会类专业占7.88%,专业设置及结构总体合理。
表9各专业在校生统计表
序号 |
专业名称 |
在校生数 |
序号 |
专业名称 |
在校生数 |
1 |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
158 |
26 |
广告设计与制作 |
29 |
2 |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 |
307 |
27 |
护理 |
1692 |
3 |
工程测量技术 |
37 |
28 |
物流管理 |
87 |
4 |
园林技术 |
23 |
29 |
高速铁路客运乘务 |
388 |
5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
197 |
30 |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
317 |
6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铁方向) |
129 |
31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100 |
7 |
药品生物技术 |
56 |
32 |
保险 |
6 |
8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320 |
33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226 |
9 |
表演艺术(舞蹈音乐方向) |
29 |
34 |
互联网金融 |
97 |
10 |
表演艺术(影视方向) |
17 |
35 |
经济信息管理 |
35 |
11 |
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 |
16 |
36 |
动漫制作技术 |
154 |
12 |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
78 |
37 |
铁道供电技术 |
50 |
13 |
体育运营与管理 |
108 |
38 |
电子商务 |
171 |
14 |
会计 |
643 |
39 |
空中乘务 |
142 |
15 |
艺术设计 |
140 |
40 |
会计电算化 |
2 |
16 |
酒店管理 |
98 |
41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73 |
17 |
国际金融 |
82 |
42 |
汽车电子技术 |
24 |
18 |
财务管理 |
85 |
43 |
建设工程监理 |
22 |
19 |
艺术设计(平面设计方向) |
118 |
44 |
动漫设计与制作 |
0 |
20 |
艺术设计(室内装潢方向) |
36 |
45 |
人物形象设计 |
13 |
21 |
建设工程管理 |
87 |
46 |
摄影摄像技术 |
81 |
22 |
工程造价 |
236 |
47 |
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 |
119 |
23 |
医疗设备应用技术 |
76 |
48 |
工商企业管理 |
163 |
24 |
市场营销 |
164 |
49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471 |
25 |
畜牧兽医 |
191 |
50 |
火电厂集控运行 |
57 |
18.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
学校开设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较高,在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结构和人才培养需求上紧密对接。总体思路是根据社会发展和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灵活设置专业、调整专业结构,重点建设和发展会计、护理、工程造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汽修等专业,协调发展物流和酒店管理专业,加强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提高学生岗位能力,争取到2022年有4个专业成为省级精品专业。对于我院招生较好的几个专业,将继续加强专业建设,不断夯实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9. 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
学校的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为0。
分析与评价:作为河北地方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是 学校基本社会功能。学校不仅要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的集群优势,还需要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帮助和社会培训服务,需要在社会人员培训、社区服务、技术交易方面加强工作。
20.技术服务到款额
学校技术服务到款额各项皆为0。
分析与评价:学校在纵向科研、横向技术服务、培训服务、技术交易等方面能力不足,需要进一步更面这种落后的面貌。今后学校需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来激励、推动教师队伍教科研能力的提升,提高教科研水平。
三、挑战和对策
(一)专任教师队伍调构提质,加大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目前,随着学校进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在校生数量快速增长,师资队伍需要迅速充实加强。为此,学校将积极探索人事管理制度机制创新,采取多项举措,加大教师引进和培养力度,迚一步理顺专任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学的基础能力和专业水平。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它的技术应用性,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近几年来,学校虽然在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方面作了许多努力,但从发展的角度看,仍需进一步加强。学校将通过制度机制创新,多举措培养和加强专业领军人物、“双师型”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和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在“双师型”队伍建设上,突出培训特色。一是持续加强教师的社会实践锻炼,拓展“双师”内涵。探索以提高专业教师职业素养和培训能力的“双师”认定制度,拓展教师社会实践内涵,建立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总结的书面报告制度,完善教师社会实践经历的认定手续,完善专业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定期实践制度。二是加快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聘任(聘用)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重点专业带头人,实行双带头人制度;聘任一批企业培训师、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完善客座教师职务聘用制,在学校建立企 业培训名师工作室。三是建立教师培训能力合作培养基地。借鉴和引进企业职工内训培训师制度,建立专业教师赴基地实践期间由企业培训师带徒制度;建立客座兼职教师校内授课期间为专业教师带徒制度;加强专业教师在企业或培训机构培训授课实践;加强专业教师在校内为企业职工培训授课。四是加强教师队伍梯队建设,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坚持和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坚持和完善新进教师的帮带制度,完善老中青三结合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健全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制度和政策。坚持和完善学生评教制度,加强同行评教、督导评教和专家评教。完善教师年度工作量化考核办法。
(二)加强校企合作融合的深度广度,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虽然学校办学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发展要求,在校企合作、技术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求,仍有不少的差距。主要是行业企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合作企业对专业建设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尚未成熟,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极需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引入行业企业资源入校激活学校办学的措施,需要不断创立创新并实践。
学校将在产学融合,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共同育人”、“无缝合作,工学交替”、“深度融合,产学研互通”三个维度上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创新政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处发展,全面提高校企合作的水平和成效。探索实施校企合作“三对接”工程,即:学校对接地方产业,专业对接行业企业,教师对接职业岗位,努力寻求符合政府导向的校企合作载体,形成地方、产业、行业、企业和学校多方共赢的局面。有力地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总之,学校通过此次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从办学基础能力、“双师”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社会服务能力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自查总结和深入剖析,将会有力促进学校找准问题,厘清发展方向,全面提高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
展望未来,机遇和挑战并现。学校将紧紧抓住国家部署加快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这一重大机遇,迎接挑战,改革创新,围绕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教育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提升内涵质量建设和特色建设水平。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高层次人才、专业带头人等领军式人物和“双师”教师队伍的支持力度,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科研服务能力。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凝练专业特色,提高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的吻合度,增强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提升满足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所需具备的能力。不断加大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改善和提升学生实训实习条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创新协同培养机制,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激发办学活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升履行社会责任,服务企业与社会的能力,为河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